曾经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,在《辞?!?、《古代汉语词典》、《现代汉语词典》里,找不到“茶道”这个词。直到最近几年,我们才可以从字典中看到他们的身影:
茶道:指烹茶、饮茶的程式和技艺。
——《辞?!返诹?,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年4月第1版
茶道:名词,通过沏茶、品茶以及相关的礼节来陶冶性情的饮茶技艺。起源于我国唐代,现盛行于日本。
——《现代汉语词典》第7版,商务印书馆2016年9月第7版
而即使在最新一版《古代汉语词典》(商务印书馆2014年3月第2版)里面,也没有收录“茶道”一词。
电影《赤壁2》剧照,林志玲饰演的着“汉服”的小乔
那,汉服呢?
你翻遍这三本词典,也找不到这个词条。
中国有没有茶道?到底什么是汉服呢?
当我们知识的大宝库——词典都不能给到我们一个准确的概念时,或者说,当词典给出的概念会被我们判断为“不够准确”时,我们需要发挥一点儿自己的想像力……
我们有没有茶道?
有,茶道起源于唐代。
有没有依据?
有。
一饮涤昏寐,情思朗爽满天地;再饮清我神,忽如飞雨洒轻尘;三饮便得道,何须苦心破烦恼。……熟知茶道全尔真,唯有丹丘得如此。
——唐皎然《饮茶歌诮崔石使君》
这是目前已知最早的,茶和道两个字连在一起最早的文字记载,而这首诗,也是著名诗僧皎然提出茶的功效、茶道精神的源起,皎然也因此被称为中华茶道祖师。
还有佐证:
于是茶道大行,王公朝士无不饮者。
——唐《封氏闻见记●卷六●饮茶》
与皎然的诗相比,《封氏闻见记》当中对于茶道的描述就更接近于茶事,或是饮茶之事了。而皎然作为茶圣陆羽的好友、唐代著名诗僧、茶僧,以茶悟道似乎更接近于我们对于“道”的认知。
道,可道,非常道。
——老子《道德经》
古往今来,但凡能称之为道的,必定是“玄而又玄、众妙之门”的学问。——而这似乎正是中国有没有茶道“有无论”相争的根源所在:
没有形成系统的仪式感、没有系统的思想内核,现代演艺的除了形式、流程,甚至连茶都不能泡到好喝——连基本的口腹之欲都满足不了,何谈心理需求追索的“道”?!
于是,近年来甚嚣尘上的茶艺师,逐渐成为口诛笔伐的对象:这不是演茶艺,这是糟践中华茶文化,一度还出现过全国取消茶艺师资格考评发证的声音。
从口腹之欲,到精神追求,这是新时代茶道思想的觉醒。
以茶悟道,前有茶禅一味;以茶入道,前有茶和天下,以茶载道,唐时就有得道飞仙之神喻……
中国有没有茶道?争议可能并非关键,与其执拗于有无,不如从心出发、真心面对:
从一杯茶中、从一段仪式规程当中,演绎一种精神,予人以启迪,则善莫大焉……
汉服呢?汉代服饰?唐代服饰,又或是宋代、清代服饰?见仁见智之说,依然也是不绝于耳。
传统即是现代。现代对于传统的延绎,即是对传统的发扬。汉民族穿越历史,延续五千年的文明告诉我们一个颠仆不破的真理:包容、精进永远是我们精神内核。
管你胡人、蒙古、满人,在中华民族的这个大熔炉里,一切都会让你容纳、熔化、溶为一体。
所谓汉服,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服饰。管你是汉代,还是唐宋,就算是明清、民国、少数民族亦可。
只要你不是西装、休闲运动服,创新是对传统的张扬,传统是对经典的传承。
这一次,我们愿用汉服的形式,演绎中华茶道的精神诉求,以传承的方式致敬传统,我们愿你和我们一起:
致敬传统,让经典焕发新生
传承文化,让文脉得以延续
中国首届汉服茶道大赛,等你来!